Twitter

鐵怒沿線三部曲


片名/鐵怒沿線-菜園紀事
地區/香港
年份/2009
語言/廣東話;中文字幕
片長/80’
拍攝及剪接陳彥楷
製作影行者、菜園村支援組

這是鐵怒沿線》首部曲,是一個關於菜園村的故事。O九年夏秋之間,村民的生活瞬間多了每星期的村民大會、導覽團,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,還有疑幻似真的政府諮詢會,一切都為了能抵抗高鐵興建,並且保持原有耕住合一、大家庭社區、老有所養、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。

O年,高鐵最終還是要蓋,因此村民決定自己找地、買地、和政府周旋復耕的屋牌,重建家園……




片名/鐵怒沿線─篳路藍縷
地區/香港
年份/2010
語言/廣東話;中、英文字幕
片長/120’
製作/影行者、菜園村支援組
拍攝及剪接/陳彥楷

作為菜園村紀錄片的二部曲,居民在運動第一階段「不遷不拆」的訴求幻滅後讓步,改向「規劃新村、農業復耕」的路線。九年村民經過經歷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、引發反高鐵抗爭、包圍立法會,滿懷希望「不遷不拆」。一年初春,高鐵撥款還是通過了。三月,村民和支援者痛下決定:規劃新村,農業復耕!宣告必須向原本住了四十多年的家園告別,並開始四處尋覓適合建村的土地。

菜園村的歷史仍在繼續:新村規畫遇到的阻礙是否能一一化解?九沒有花開的龍眼,於一年果實纍纍。在這艱難的日子,什麼讓村民可以一起走下去?






片名/鐵怒沿線-三谷
地區/香港
年份/2012
語言/廣東話;中文字幕
片長/310
拍攝及剪接/陳彥楷 
製作/影行者、菜園村支援組 

時間回到2011年,在爭取復耕牌的半年中,村民同時開始新村的規劃,要不要有馬路,誰住在誰旁邊,誰住在這誰住在那,由村頭到村尾,每間屋的設計,污水的處理,自有地、農地與公家地的比例等等等,一概集體討論決定。

同時間,政府宣佈村民十一月要離開。另一方面,因土地路權的問題,村民擔心即使買了地卻未能可以通往起屋而躊躇。時間逼切,這是團結的機會,亦有潰散的危機;踏入十一月,政府開始進場拆屋,村民開始了每日巡守、阻擋怪手,爭取先建後搬的日子…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關於影展

影展的形成過程其實很有機。三兩人覺得可做、該做,從身邊慢慢拉人,就開始了。影行者在香港耕耘紀錄/運動,「港片」自然參與其中;台灣朋友身涉社會議題,那麼近年野火燎原的迫遷抗爭事件當然成為邀片的考慮。 網絡擴大,滾出了片單,但我們絕不願說驅逐事件亦如影展的形成那般自然。 香港與台灣,有什麼相似?什麼差異?戰後迄今,位居冷戰線上的兩地一直做為彼此的對照──法治、經濟、民主的趨近性──我們跟隨西方視野將自己看做亞洲四小龍,但卻始終忽視了經濟成長指數後頭的真實過程,那些做為根基的、活生生的人們。 踏入生活,我們看到資本跳躍地尋利的過程,如何將人斷然從一個生活狀態逼進另一種生活條件;小商家無力付租、不敵超級市場,農耕不敵快速交通的欲求、難以對抗高科技工業對於土地的需要……。空間的力量如一場惡戲,令人稍不留意就遺忘,只是遷走的人們,他們的生活、心智劇變,卻遠不如木屋改建華廈般無縫接軌。 如今我們從抗爭者的身上則看見更多。抗爭的故事,填充了難以察覺的現實脫落與誤植。台灣與香港向來被視為華人地區的典範,除了經濟線性發展的幻象,我們也以所謂的民主國家自居。因為民主如浪,有第一波、第二波、第三波、第四波……。但其實,大英殖民體制深埋香港社會,還在以英文公文應付不識英語的市區重建區受迫遷戶,而擁護直選權的台灣,則除了投票權所剩不多。資本家的掠奪慾望化為法律,定型的法律又反客為尊。 現實世界讓我們發現,都市化的力量席捲城市、農村。就是在「法治」底下,這樣的或那樣的規劃下,在不能瞭解居民需求的狀況下,在不能證明為誰牟利的狀況下,權力者之間的內部鬪爭演化為「依法行政」,犧牲所有的細節。 抗爭實踐中,少數人的故事不再是少數。我們對於世界,對於未來的疑問與期望,以及信心,還是得回到我們與朋友們的親身遭遇來找。所以我們希望穿過政治邊界、地點,跨越村落、市鎮,找到某些共通之處。但我們也期待差異,能讓彼此共進;我們更寄望交流,能激盪更多新思維。 反省所謂的民主旗幟對於發言的打壓,反省所謂的經濟發展對人性摧殘、對人身強迫……。在這樣的意念下,邀請眾人參與。或許某天,「逐.不走」影展能變成多國聚會也說不定。